我的位置: 首页 > 罗山新学习 > 博雅生活 > 正文

博雅生活

活动回顾 | 流淌于指尖的非遗技艺

来源:图书馆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7 浏览次数:[ ]次

近日,由温州大学图书馆与校工会共同推出的首期惠师惠生项目——非遗技艺系列活动在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期活动分别邀请了温州发绣研究所孟永国所长、朱艳艳老师和美术与设计学院王业宏副教授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主讲嘉宾。三位老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带领大家徜徉在温州发绣与扎染艺术中,用自己的双手体验非遗的艺术魅力,感知生活的美好。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鲁益新副主任主持了本期系列活动。

 

 

发绣技艺 精彩回顾

发绣是以人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艺术。因其是以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能经久保存、柔韧而富有弹性的人体物质头发为表达媒介,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民俗内涵和独特的传情魅力,是爱情、亲情和友情绝佳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发绣讲座,孟永国所长从发绣的定义、种类、特征、价值、历史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温州发绣基本情况,娓娓讲述温州发绣作为国家外交礼品赠与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叶利钦像》赠送给叶利钦本人等增进国际友谊的故事。

发绣所的朱艳艳老师在体验课中,从最简单的打结开始,到接针法、滚针法,记针法,耐心而细致的教读者如何绣出一幅完整的发绣作品。发绣是一门需要倾注时间与耐心的艺术,一个下午的体验时间绣完一幅简单的白描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不少体验者将作品带回家,慢工出细活,耐心而细致的打磨自己的首绣作品。有读者告诉小编,要将自己的首绣作品送给女朋友,送给妈妈。小编觉得,这般从指间流淌出来的倾注了个人热情与时光的发绣作品,是有温度的礼物。

小插曲:在博雅生活微信群里,读者对发绣体验反响热烈。由于活动名额有限,为满足好学的读者近距离接触发绣的需求,图书馆在原计划一次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再追加增办一次,即便如此,依然有好多读者表示遗憾没能抢到体验机会。小编这里为大家剪辑了一小段发绣活动短视频,供大家先解解馋。

看视频,点击下方打开图书馆微信推文原文。

活动回顾 | 流淌于指尖的非遗技艺


     

扎染体验 精彩回顾

本期扎染活动的主题是“植物蓝 染棉布”。王业宏老师从古人常用的蓼蓝、菘蓝、木蓝、马蓝四种植物蓝色染料说起,介绍了我国传统的植物蓝色染料的提取制作工艺。除了染蓝色,蓼蓝还可以用于染绿,其他两种还可用于染青,颜色均胜于母色,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技术。

诗经《小雅·采绿》中言“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蓼蓝是自然界中含靛蓝较多的一种植物,大约二、三月间下种培苗,民间有“榆荚落时可种蓝”的说法。六、七月间蓼蓝成熟,叶子变青,即可采集。采后随发新叶,隔三个月(九、十月间)又可收割。咱们学校美术与设计学院旁的小河边便种植有蓼蓝,今年国庆节当天,王老师带着同学们下地收割蓼蓝。小编剪辑了采蓝的一小段视频,给大家瞧瞧先。

看视频,点击下方打开图书馆微信推文原文。

活动回顾 | 流淌于指尖的非遗技艺

用靛蓝浸染绵麻织物,有种谦和素雅的质朴感,让人觉得尊贵安静而踏实。染色后,色泽附着在织物上的牢度非常好,几千年来在宫廷和民间广受喜爱。了解了植物蓝色染料的制作工艺,接下来便要动手染色啦。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各显神通,用木制夹板、玻璃珠子、棉绳等工具,扎出形态各异的小方巾。经过三浸三氧化再漂洗后,解开束缚着小方巾的各种捆扎,展露出各自独一无二的美丽图案。学员们举着方巾,眉开眼笑,围着老师问:“什么时候再举办扎染活动呀,太有意思啦,我还要来参加。”

话不多说,请看活动花絮小视频。

看视频,点击下方打开图书馆微信推文原文。

活动回顾 | 流淌于指尖的非遗技艺

 

 

博雅生活自开办以来,深受广大师生读者的喜爱。小编接到读者抱怨最多的便是每次活动名额有限,很难抢到。确实,报名预告发布出去,常常1小时内秒光。这里小编给各位道个歉,咱们的手工活动限于场地和工具,只能小班开展。不过,别灰心,以后还有机会哦。当然啦,想要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活动,请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活动预告会在这里发布,报名中心也在公众号中。同时,欢迎加入博雅生活群,分享交流活动心得。

 

扫码关注温州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扫码加入博雅生活群

 

上一条:活动预告丨博雅生活之布艺手作系列活动
下一条:活动预告 | 博雅生活·秋日丝语——百搭丝巾沙龙